保定市工艺美术学会网 行业门户网站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前沿 > 最新论文
中国工艺美术传承与创新的思考
发布日期:2015-12-28

                                                                                                                                                                                                              来源: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网

王立导

                    

        中国传统手工业是中华民族优秀工艺文化的瑰宝。它是古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通过手工劳作生产的实用生活品和陈饰工艺品,产生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是民众满足自身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所创造的人工造物行业。以种类繁多、制作技艺精湛、经久耐用、外表美观而享誉世界。中国传统手工业( 艺) 是在相对封闭保守的传统时空中构建的民间民族文化,大多带有浓厚旧式农耕文明的烙印,它与当时农耕社会的小农经济相应呼,维护了国计民生,是我国上下五千年文明史的积淀。

        中国在几千年封建专制制度统治下,广大民众在有限的地域过着一种自给自足的生活。中国的手工业( 艺) 者一向重视“传承”:子承父业,师徒传授,技艺代代相传。在这种以封闭性传承体系为主流的局面下,传统手工业与其它行业竞争中虽有其妙之处,但在历史转折发生跨越和变革的时刻,它便会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甚至在冲击中受到重创。

        清代的中后期,中国统治者对外继续推行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当时,英、法、美工业革命迅猛发展,需要不断开辟新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他们悍然使用“炮舰政策”轰开中国的大门,洋人长驱直入,在竭力抵制中,“洋货”终于占领了中国市场。中国早期维新派思想家郑观应在《盛世危言增订新编》一书中惊呼:“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洋油、洋烛、洋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桕树皆弃而不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无事投闲。此皆大者,尚有小者不胜枚举……”。当时各式各样的“洋”字号产品不断向传统手工业产品发起挑战。中国近代手工业遭受颠覆性的“革命”!逼迫手工业生产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人们在这历史洪流中被迫进入时代的转型,通过吸收、消化和效仿,促使手工业产品从旧质进化到新质的飞跃,迎合了社会的需求,使自己获得了新生。

         中国手工业传承与创新,起始于合作化运动之后。从上世纪60 年代初,政府贯彻“土法上马,土洋并举,自力更生,自己武装自己”的发展方针,手工业向半机械化和机械化全面进军:服装社的缝纫机先后用电动机带动;铁业社推行扁担鎯头,揭开打铁不用手的序幕;竹业社创造劈篾机,大大提高了工效。木业的锯刨,竹业的劈篾,铁业的鼓风,率先实现半机械化。尔后,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了群众性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竹、木、铁行业的主要工序进一步用机械代替手工生产,全面自制各种机器设备。齐头机、割榫机、直缝机、削匀机、打光机……不同程度地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使广大手工业者从纯手工劳作中解放出来,当时手工业的产品产值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随着科技的发展,塑料原料进入市场,一些手工业社( 组) 先后转产塑料加工制品;农具的质变,农业机械不断的涌现;圆木家具逐步被白铁、塑料等制品所替代,传统手工行业开始更新换代,为适应市场发展而进行时代转型。在1980年前后,生产传统手工艺品的企业,被划入新兴的工艺美术行列,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工艺美术行业得到高度重视。一批有外贸任务并产销兴旺的企业,开始引用新技术,扩大生产规模,添置技术改造所需的专用和通用设备,促进生产的发展。使祖辈传下来的手工业( 艺),随着社会的进步、需求的改变和产品的演进嬗变,在行业上从竹、木、铁的旧范畴中脱胎出来发展壮大。

       中国手工业依靠科技进步和设备更新,较大范围地摆脱了手操脚作的手工劳动和作坊式的经营模式,在转型变革中提高了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能力,逐步从小批量的手工业作坊生产方式发展到上规模的工业化批量生产。沿袭几千年的手工业( 艺) 进化为“二号”轻工业,( 各地的手工业管理局更名为第二轻工业局)。各地纷纷组建工艺美术局( 科、公司) 进行专业化管理,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形成工艺美术行业的轻工业生产体系,中国工艺美术行业进入史无前例的鼎盛时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外贸体制供求关系的转变以及新兴工业如雨后春笋的发展,社会结构急剧发生变化,直接影响和间接牵制了工艺美术行业的生存与发展。尤其在改革开放后,西风东渐,人们的消费意识和生活观念发生很大的变化,对消费品的功能与审美有了新的要求,连少数民族也群起放弃富有特色的传统服饰而改穿现代时装。在全球化、信息化、工业化和市场化的社会转型下,传统工艺美术产品遭到外来时尚文化较大的冲击。从产品滞销到产能过剩,从企业转制、改制后的专业人员( 工艺美术产品设计、制作者) 的异化( 转行改业)、退化、老化甚至后继无人,很多手工业产品被陆续退出了历史舞台,传统工艺美术行业逐步被边缘化。

       中国手工业传承与创新的时代转型升级,都促使了产业的蓬勃发展。面对目前遭遇发展的“瓶颈”,是不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工艺美术则必然难过这道“坎”?现在高度信息化、工业化、市场化的国家,工艺美术行业的生存状态如何?笔者带着这个课题去美国考察,尤其是二次参加贝尔优市(Bellevue) 艺术节,所见所闻虽是九牛一毛,但感触良多。

       贝尔优市是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东部的一个新兴城市,一年一度的艺术节已举办多年,它相当于我国大型的手工艺品展销会,以各种形式招徕各地300 多位艺术家的参与。几百个摊位,场面壮观,周边城市的居民纷至沓来。他们将工艺美术提高到艺术高度来称扬,包容了手工艺这个微不足道的小产业,也扩大了城市文化的影响力,难能可贵。

        在“贝尔优艺术节”大卖场,近百种不同品类的手工艺品,琳琅满目。最引人注目的是玻璃工艺品,它利用玻璃本身晶莹剔透的特性,融入五彩缤纷的色彩,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产品造型臻于精妙,形制格调清新雅致。由于是手工制作,产品千姿百态,有的新颖别致、有的精巧耐看、有的别具风采,崭新的视觉感受给人以优雅的艺术享受。他们将透明无色的玻璃原料,巧妙地借助高科技,渗入各种不同的金属元素,使工艺制品产生千变万化的梦幻色彩,构成玻璃特色产品的瑰丽特质,成为地方特色名产。

       展卖会上的陶瓷工艺品摆脱了陶瓷的固有色彩和光泽,通过徒手塑造的各种形象,产品花式品种多种多样。如一产品:似盛开的鲜花、似炽热的火焰、似优美的舞动、似朝霞的云彩,婀娜多姿的动感构成优美的旋律,它好像完全脱离了陶瓷的材质,给人无限美感和想象。也有与我们相似的器皿,其通过高科技工艺,产生了优美自然的纹理、古朴调和多变化的色彩,仿佛成为玉石制品。通过独特的表现形式,给人以强烈的艺术美感。

        展卖会上清新明洁的玻璃刻画,是在玻璃反面雕刻各种密集的抽象几何图纹,利用玻璃自身光线的折射,使正面的画面产生特有的视觉美感。其图案风格独特,引人进入科技领域的神奇世界。

        我们的根雕多以人物为主题,工精艺绝,价格昂贵。他们展卖会上的根雕则运用树根和树瘤上极不规则的纹理和裂口、疤痕,在保留原生态的基础上,制作各种不同的艺术摆件。特点是造型简单,较好地保留了原生态的风貌,古朴大气,赏心悦目。由于用工少,价格不高。

      其他以金属、木材、树枝、塑料等制作的室内外艺术摆件、艺术壁挂;各种不同流派的装饰画;还有首饰、雕塑、服饰、艺术镜框、多元化花瓶、卵石工艺品等等。众多的展品从外观造型设计到内部结构与纹理处理,体现各不相同的风格与个性,又彰显高科技底蕴的魅力,使人感受到北美的人文风情和多元文化的现代气息。

上一条:试论艺术教育对促进人的和谐发展的独特作用 [ 2015-10-22 ]
下一条:根雕“上品”必然“天艺”[ 2015-12-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