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工艺美术学会网 行业门户网站
京津冀文化(此主栏目要求不显示)
唐尧故里在河北唐县
发布日期:2018-2-18


文化信息


唐 尧 故 里

在河北唐县


转摘:中国唐尧网

文章来源:唐尧文化研究文集 

发布时间:2017-10-24 17:15

      帝尧,姓伊祁,名放勋,史称唐尧,号陶唐氏。世人都知道唐尧是中华民族最敬仰的始祖之一,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太平盛世,历代推崇的和谐社会——尧天瞬日;是中国儒家最尊崇的圣祖、民众的导师、帝王的典范,开创了我国最早成体系的观念形态文化、中华民族的源头文化——唐尧文化。但是,关于唐尧故里在河北唐县的事实,今人知者不多,很有必要撰文披露。


    唐尧诞生在今河北唐县一带

    关于唐尧的诞生地,《竹书纪年》曰:“母曰庆都,生于斗维之野,常有黄云覆其上。及长,观于三河,常有龙随之。一旦,龙负图而至,其文要曰:亦受天佑。眉八彩,须发长七尺二寸,面锐上丰下,足履翼宿。继而阴风四合,赤龙感之。孕十四月而生尧于丹陵。”这当然是古人按着天人感应、人权神授观点对历史事实的一种空灵演绎;但是,它也确实记述了一条古老信息——庆都生尧于丹陵。《帝王世纪》、《太平御览》等典籍也都有同样的记载:“庆都孕十四月而生尧于丹陵”。

    “丹陵”在哪里?北京王大有在《三皇五帝时代》中写道:“尧在今河北唐县建唐国(诸侯国)。唐县西上曲阳有丹丘山,山上有丹丘城,庆都生尧于丹丘(又名丹陵)。”《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曰:恒山之阳有丹丘城,“或曰,丹丘,恒山别名也。”笔者认为,以上这两条引文所指“丹丘”“丹陵”就是北岳恒山,即大茂山;史籍所说庆都生尧的“丹陵或丹丘”,指的是“名山(北岳恒山)山名代地名”的“地域名”,而不能理解为“尧诞生在恒山山上”。因为,记述唐尧出生最早的史书,距尧生活的年代近2000年,沧桑巨变,又没有唐尧时期的文字依据,只能根据传说记录地域名——历史名山恒山(丹陵、丹丘)一带。以此推断:古北岳恒山,古籍上往往曰“在上曲阳北”,即今唐县、阜平、涞源三县交界的大茂山,上古时期属冀州唐地;所以又可以说“尧出生在唐地”。“唐地”也是地域名,即今唐县一带,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地图集》之“黄河长江流域传说中的原始社会部落分布”图标为:“唐”、“帝尧陶唐氏1”。今河北唐县、望都、顺平、曲阳、定州、行唐、阜平、涞源等,都可能属于唐地。对此,《三皇五帝时代》又综述说——尧在今河北唐县建唐国(诸侯国)……在尧受封的唐地,北有尧山,南有都山,尧母庆都所居,登尧山见都山,故望都县以为名。尧山又名伊祁山,在完县西。望都南有祁州(今安国县)。这一带,当是陈锋氏女庆都生陶唐氏尧的故地,或说都是庆都、唐尧、丹朱等氏族居住过的地方,发祥的地方。

    至于唐尧的具体出生地,在今唐县一带也有不同说法。其中流传较广的是:“尧生于唐县与顺平县交界处伊祁山(尧山)上的尧母洞。伊祁山就是丹陵。”。近些年,唐县唐尧文化研究会的同志们开始认为:“尧生尧母洞”不合情理——因为,尧所处的龙山文化时期,并不像一些人认为的那样“非常原始的茹毛饮血生活状况”,生产力已经发展到相当水平,已经有了木质房屋,有了纺织品、丝织物,我们的祖先已经告别了洞穴生活,普遍选择那些既防洪水、又防野兽侵害的高台平缓丘地聚居。尧母庆都及其氏族之所以选择在庆都山长期聚居,正是因为庆都山完全具备先人们生存的条件——“站在尧山望都山”,都山就像一条东西走向的巨龙横卧,南、西、北三面高山护佑,东端最高处的“龙头”昂首俯瞰广阔无垠的华北大平原,自古至今,当地一直俗称其“黑龙头”。山高仅百米,四周陡峭;山体较广阔,周长约6公里;山下平川上有河水环山流淌;山顶比较平坦,山凹处有泉水,夏天凉风习习,冬天几乎不结冰;植被丰盛,古柏参天。当年,陈锋氏庆都在如此优美的环境里生活,根本不可能跑到绝壁山崖上的山洞里去生孩子。笔者曾多次站在洞口向寻古探幽的记者、学者描述“尧母洞”是圣祖唐尧的诞生处。但后来越讲越心虚:站在洞口向下看,让人眼晕唏嘘:碎石烂渣直通几十米深的山底,光溜溜,没有树,连羊肠小道都看不见;我们每次都是绕到远远的地方攀着山崖慢慢接近山洞。即使四千多年前生态比现在好,但山体形状大概没有大的变化,尧母怎么会到这荒凉险峻的野洞里来分娩呢?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尧母洞”对面尖尖的圆锥型的像陵墓的小山就是“丹陵”。笔者认为,这种“体型”的小山体不具备先人居住生活的基本条件;同样,庆都也不可能在这个圆锥体上生儿育女。

    由此看来,唐尧诞生在尧母长居的庆都山倒比较合乎情理。

    近些年,在开发庆都山为唐尧文化园施工活动中,山顶上出土了一些仰韶文化时期的石镰、石斧,先人开凿的“石井”,生活遗迹草木灰坑。2006年,国家在南水北调中线水渠抢救性考古发掘时,单庆都山脚下就设了三处发掘点,而其中两处被确认为夏朝中期的“先商村落遗址”,出土了大批陶器、骨器、石器、小铜器、小玉器,发现了房址、灶台、墓坑、聚落外围壕沟、带柱洞圆形平底大坑,成为2006年全国“重要考古新发现”之一。又据保定青年学者王天峰最新考证,那个“具有聚落壕沟性质的长沟”发掘点所在的淑闾村,正是西周初期“周成王封弟唐叔虞于唐”之地;今“淑闾”就是当年“叔虞”谐音。还有,张建懿先生考证庆都山下的“北高昌就是‘高辛’,曾是帝喾古帝都”;张孝林老先生也考证“北高昌曾是帝喾都城,曾名‘孤邑’、‘庆都邑’、‘庆都城’”;笔者也考察证实庆都山下的“浊鹿山是唐尧西迁的出发地”。如此等等,进一步佐证了史籍的记载:庆都山确实是我们先祖庆都、唐尧的故居地、发祥地,它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大量遗存物和古老信息。  

    关于唐尧“姓伊祁”的得姓缘由,一说依出生之地伊祁山山名;一说依其母庆都寄于伊长儒家从母所居之地名;一说陈鋒氏女庆都宗伊祁氏炎帝,尧从母家,姓伊祁。笔者较赞同后一种说法,因为它是从对上古时期产生中华民族的主要氏族的渊源考证得出的结论,史实性强。

    得名缘由,有人认为“因尧出生地庆都山下的‘放水河’而名‘放勋’”,笔者认为有道理。后人称放勋为“尧”,“尧”是放勋的谥号,大多认为是根据放勋功德之广大而给的“名号”。称尧为“陶唐氏”,是指唐尧的氏族号。笔者认为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分析得很精辟——放勋的母亲庆都是制陶能手,他从小耳濡目染,聪慧好学,成了以烧陶窑为业的半农半工的世家佼佼者。“尧”字古写“堯”,这个象形字的意思是,在突兀平台上叠放陶器土坯,然后在横穴陶窑中用火烧陶器(因而称放勋“尧”)。而放勋十五岁时被其兄帝挚封

下一条:唐尧文化与中华民族的兴盛[ 2018-2-21 ]